阿玖聊美食 发表于 2022-3-25 15:02:00

都是讲上海语,为什么沪语话剧《雷雨》比沪剧热度还高?

https://p4.itc.cn/images01/20220325/2d9745575fd8444486156267cce3b7dc.jpeg
《雷雨》海报
https://p4.itc.cn/images01/20220325/5ac8ba66136f487ea57c0a05b8490a33.jpeg
《雷雨》剧照
市场的另一现象是,和戏曲演出一般都是低价票先卖完不同,6场话剧演出最先卖完的都是高价票,而且很多都是亲子家庭。“来买票的观众基本都不是沪剧观众,其中不少都是出于对沪语的兴趣,当然还有《雷雨》本身的号召力。”
https://p1.itc.cn/images01/20220325/e3797bbce29f45b0b0d09fb69b36e647.jpeg
《雷雨》剧照
有趣的是,对于台上每一个沪剧演员来说,《雷雨》是再熟悉不过的剧目。因为曹禺创作的这部中国戏剧经典,同样也是沪剧艺术的传世代表作,几乎每个沪剧团都会演出。但如今,换了一种表演方式,没有了演员们习惯的唱腔,吸引来的观众,却是完全另一拨人。而且市场热度,似乎还超出了沪剧本身。
这不由让人思考,究竟是沪剧本身观众太少?还是上海方言真的很有市场?
事实上,这也正是该剧主演,也是宝山沪剧团团长华雯想要做这部剧的初衷和缘起。
https://p3.itc.cn/images01/20220325/a35016f84f164cca99c9a9a2bb9351a2.jpeg
《雷雨》剧照
而另一边,话剧《繁花》、电影《爱情神话》等作品接连引发了沪语的热潮,包括引发上海人集体怀旧记忆的独脚戏《石库门的笑声》也是连续几年演出一票难求。
一样是沪语演出的作品,市场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反差? 这引发了华雯和许霈霖的探讨,也由此促成了做一次沪语话剧的想法。
https://p0.itc.cn/images01/20220325/e03755b2853741c58c69219b5487c273.jpeg
《雷雨》剧照
https://p8.itc.cn/images01/20220325/34a081e8b1564e69b1770704e43d9c8e.jpeg
《雷雨》剧照
https://p1.itc.cn/images01/20220325/3455f4e12d8948e3abd7f3efd83b4d3e.jpeg
《雷雨》剧照
https://p1.itc.cn/images01/20220325/1f5ced475ef44c14a7f1a978870913b3.jpeg
《雷雨》剧照
寻新路的过程并不容易,但过程中有意外的收获。华雯说,创作排练本身,对剧团就是一次很好的艺术训练和学习过程。“演话剧,意味着没有任何戏曲的程式化表演或者唱腔来帮你塑造人物,你在舞台上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转身、每一个眼神都必须在人物里,这对年轻演员来说是一次很好的挑战和磨砺。”
这不是沪剧一个剧种的命题,而是摆在中国所有地方剧种面前的一个课题。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都是讲上海语,为什么沪语话剧《雷雨》比沪剧热度还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