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9年底至今,转眼之间,疫情已经过去了3年,3年间,比起得到的,相信大多数人还是失去的比较多一点吧! 回家的次数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疫情影响三年,各地各级政府严防死守三年,多少人回家看望父母、老人的次数从原本就比较少的屈指可数变成了没有了呢? 如今随着各个地方对疫情管控的彻底放开,大家在歇斯底里庆祝、即将要恢复正常的工作、生活的同时也不得不面临一个问题: 2023年春节是否回家过年?毕竟从今天算起,新一年的春节也仅剩下40多天。
对此,疫情防控工作中极有权威的钟南山院士也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面对记者采访时,钟老表示今年官方倡导就地过年的可能性已经非常小。 看到这,估计很多人就已经做出决定了,毕竟钟老都这样说了,还有不回家过年的道理吗? 只是,回家过年的同时,还要考虑不能不忽视的几个问题: 1.大规模的流动必然会造成大规模的“阳”,这对于老人、孕妇和孩子来说真的好吗? 我们先来看一组春运数据:2019年铁路、道路、民航累计发送旅客30多亿人次,2020年这个数字还是30亿,2021年这个数字下降到8.7亿,2022年距离春运结束虽然还有40多天,但这个数字目前已经到了10.5亿。 结合各个城市目前或多或少爆出的阳性数据,如果春节期间大家都选择回家过年,那么春运数据很可能与2019年、2020年持平甚至是更多。 这会带来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势必会造成大规模的阳性传播。 虽然目前已经有相关专家研判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感染一次,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有一部分特殊群体还没有到那种可以随便感染的地步。
比如老人、孕妇、小孩以及本身就患有一些基础病的特殊人群。
更何况大多数小地方医疗资源和技术本身就存在不足,加上目前各地核酸检测点越来越少的同时各地的医院仍然在要求48小时核酸,一旦这部分特殊人群出现了阳性的同时又出现了其他问题,难免会有一些处理不及时的情况,比如因为核酸问题导致就医困难,造成的后果是难以想象的。 设身处地的想一想,你家要是有老人、孕妇、小孩,你敢让他们跟外面的阳性随意接触吗? 2.要回家,也要考虑时间成本 前段时间,国务院正式发布了关于今年春节的放假通知。 今年的春节假期是在1月21日到1月27日,共计7天。 那么问题来了,在回家的过程中,就是防护得再严密,也难免会跟其他人有接触,一旦阳了,虽然按照目前的最新政策,绝大多数地区都是居家隔离,但基本上也意味着整个春节假期也泡汤了。 就像我一个邻居,是个20来岁的大小伙子,前几天通过抗原测出来自己阳了,同时伴随着发高烧、头疼等一些症状,现在在家已经待了三四天了,估计转阴能够再正常出行,整体也得个六七天了。 放到回家过年这件事情上来讲,大多数人面临的情况很有可能是回家一周,阳了一周,难受一周,这又是何必呢? 3.专家的具体态度:还需要做好防护 中华预防医学会感染性疾病分会常委兼秘书长、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感染科主任林炳亮表示:
今年春节应该就是发病的高峰,随着人员大规模的流动,峰值会出现在春节,还需做好防护。
他的建议是:返程途中仍然需要佩戴N95口罩并随身携带消毒液,公共场所必要接触面要用一次性纸巾。 小孩和65岁以上的高危人群更要做好防护,同时年轻人也不能掉以轻心,毕竟真的染上了,虽然不致命,还是要有一段时间的难受。
因此目前来看,疫情情况差不多还是那种说危险也危险,说不可怕也不可怕的程度,要回家过年,相信也没有什么障碍,但若真的要回家过年,还需要做好防护,这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别人负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