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新闻网 5月25日上午,全省暖民心行动工作部署推进会议在合肥召开,部署实施就业促进等10项暖民心行动,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坚决做到“总书记有号令、党中央有部署,安徽见行动”。省有关牵头起草单位与配合单位密切协作,形成了“暖民心行动方案”。暖民心行动包括就业促进行动、“新徽菜 名徽厨”行动、老年助餐服务行动、健康口腔行动、安心托幼行动、快乐健身行动、便民停车行动、放心家政行动、文明菜市行动、老有所学行动。本报今日推出“暖民心行动特别报道”,解读暖民心行动方案。 5月23日,滁州市南谯区开展退役军人和军属专场“云招聘”活动。邀请企业走进直播间,宣讲企业人才需求、福利待遇等情况,并开展在线互动。 通讯员 杨读俊 摄 5月13日,马鞍山市花山区在体育馆举行“实战兴业”制造业专场招聘会,21家优质企业提供400多个岗位,吸引了该市众多市民前来“选岗”。 通讯员 胡智慧 印萍 摄 《就业促进行动方案》提出,要促进社区居民就近就业、充分就业。以社区为载体,聚焦困难群体就业,实施“三公里”就业圈建设,促进社区居民“家门口”就业;以建设“三公里”充分就业社区为抓手,持续加强公共就业服务,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失业人员及其他有就业意愿的劳动者尽快实现就业,减少失业人数,缩短失业时间,推动更加充分就业。2022年力争40%社区达到“三公里”充分就业社区标准,2025年70%以上社区达到“三公里”充分就业社区标准。 促进人力资源精准匹配。聚焦劳动力资源供求信息不对称、技术工人紧缺等难题,发挥组织就业、技能就业的重要作用,着力解决企业缺工问题。2022年高校毕业生留皖就业率达70%以上,到2025年高校毕业生留皖就业率达73%以上;大力提高技能人才供给,年均新增技能人才30万人;举办招聘会不少于1万场次,达成就业意向不少于20万人。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关系到千家万户。今年,我省需在城镇就业的新成长劳动力超过70万人,就业总量压力依然较大;2022届高校毕业生预计达46.12万人,青年就业问题更加突出。5月25日,中共安徽省委办公厅、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就业促进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要求着力解决社区“三公里”内困难群体就业不充分、省域范围内劳动用工信息不对称等突出问题,在尊重劳动者自主择业的同时,进一步发挥政府促进、市场调节的作用,织密就业帮扶“一张网”,为劳动者和用工企业提供更多暖心服务。 聚焦重点,让更多老百姓好就业、就好业 日前,在合肥市包河区包公街道包河万达广场,一场“2022年智慧包河‘职’等你来”社区招聘会成功举办,家住附近的谈女士参加了这场招聘会,给自己物色一份适合的岗位。她告诉记者:“希望这样的社区招聘会能多举办几场,一次性可以和多家企业沟通,机会很多,方便又高效。” 为回应老百姓“呼声”,促进社区居民就近就业、充分就业,《行动方案》要求,要以社区为载体,聚焦困难群体就业,实施“三公里”就业圈建设,促进社区居民“家门口”就业;以建设“三公里”充分就业社区为抓手,持续加强公共就业服务,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失业人员及其他有就业意愿的劳动者尽快实现就业,减少失业人数,缩短失业时间,推动更加充分就业。2022年力争40%社区达到“三公里”充分就业社区标准,2025年70%以上社区达到“三公里”充分就业社区标准。 高校毕业生就业是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行动方案》要求,要促进人力资源精准匹配。聚焦劳动力资源供求信息不对称、技术工人紧缺等难题,发挥组织就业、技能就业的重要作用,着力解决企业缺工问题。2022年高校毕业生留皖就业率达70%以上,到2025年高校毕业生留皖就业率达73%以上;大力提高技能人才供给,年均新增技能人才30万人;举办招聘会不少于1万场次,达成就业意向不少于20万人。 多措并举,确保政策红利直达快享 为打通就业服务“最后一公里”,推动充分就业,《行动方案》提出,以社区服务为载体,助力“家门口”就业。创新社区就业服务平台,大力开展“三公里”就业圈建设,促进更多社区达到“三公里”充分就业社区标准。扩大社区就业岗位供给,综合运用资金补贴、税收优惠、金融支持等政策,按规定给予市场主体各类就业创业补贴,稳定岗位供给。帮扶社区困难群体就业,每年开发公益性岗位5万个左右,托底安置通过市场渠道难以实现就业的困难人员,确保每一位有安置需求、符合条件的困难人员都能得到公益性岗位安置。 《行动方案》指出,以扩容提质为关键,促进重点群体就业。支持高校毕业生省内就业,大力实施“百万大学生兴皖”行动,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供给。落实大学生租房政策、生活补贴等,逐步降低高校毕业生购房门槛。促进农民工省内就业,扎实推进“两强一增”工作,加强在乡农民工定期联系和分级分类服务,畅通就业求助渠道,建立健全动态更新的岗位储备机制和多方联动的快速响应机制。推动退役军人高质量就业,开展退役军人能力提升专项行动、“就业起航”行动;加大创业扶持力度,激励更多皖籍退役军人回乡创业。 为了搭好劳动力供需双方精准对接的“桥梁”,《行动方案》提出,以供需匹配为抓手,强化企业用工服务。建立重点企业用工服务机制,健全重点企业用工常态化服务机制,在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建立重点企业“白名单”制度,落实用工包保责任制。建立劳动力资源协作联盟。发挥皖北地区人力资源优势,对接皖江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对人力资源的需求,促进皖北劳动者省内转移就业。打造全省求职用工“一网通”平台,健全安徽公共招聘网运行机制。同时,扩大技能人才供给。 以提升质量为支撑,深化多元服务机制。发挥多元服务主体作用,培育一批有核心产品、成长性好、竞争力强的5A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发展一批聚焦主业、专精特新的中小型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提升就业创业服务水平,常态化开展“四进一促”稳就业活动,组织实施公共就业服务专项行动,举办“2+N”特色招聘会。 精准服务,促进就业岗位供需匹配 正是一年求职季,招聘市场火热,不少企业正为招揽人才忙碌,求职者也为寻找一份满意的工作奔波着。我省将为劳动者和企业提供哪些支持?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为实现让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将着力帮助社区居民和小微企业便捷掌握就业政策、岗位招聘信息等,达到“三公里”内享受公共就业服务、实现就业的目标;加大对家政服务、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行业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市场主体支持力度,按规定给予各类就业创业补贴;鼓励各地开发更多灵活就业、新形态就业岗位,满足社区居民不同就业需求。加强对社区周边个体工商户等实体的岗位需求摸排,及时精准推送给社区居民。 据了解,对于促进重点群体就业,我省将进一步实施“百万大学生兴皖”行动,优先在“双一流”高校依托校友会、联谊会等布局建设“筑梦江淮服务站”。推动高校书记、校长访企拓岗,支持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鼓励引导高校毕业生投身城乡社区服务和乡村振兴领域。每年募集青年就业见习岗位5万个左右,确保每一名有见习需求的未就业毕业生都能够参加见习活动。2022年,开发3万个就业见习岗位,安排未就业毕业生开展3至6个月就业见习、参与疫情防控等服务。组织开展退役军人就业服务月活动,举办专场招聘会,拓宽就业渠道,精准提供创业指导、就业援助、职业技能培训等服务,促进退役军人高质量就业。 (记者 朱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