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安徽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4215|回复: 0

中原大战冯玉祥为何输个精光?攻时不顾家,败时不守家,终酿苦果

[复制链接]

1

主题

0

回帖

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
发表于 2022-1-18 14:12: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网站内容均来自网络,本站只提供信息平台,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冯玉祥 图片来自网络
冯玉祥巧施反间计,阎锡山上当送军饷

1930年3月6日,阎锡山的报务组突然截获了一份蒋介石发的电报。电报的内容令阎锡山大吃一惊:
委韩复榘为讨逆军前敌总指挥,石友三为平汉方面军总指挥,马鸿逵为津浦方面军总指挥......各部克日向平津进攻。
看到这封电报,阎锡山不由得不相信之前他在天津等地的电台发回的消息中所说的都是真的,在冯玉祥被自己软禁后,群龙无首的西北军终于要和蒋介石联合起来对付自己了。
所谓是“能屈能伸方为大丈夫”。阎锡山立即奔赴软禁冯玉祥之处,声泪俱下地向冯玉祥道歉,要冯玉祥回去主持大局,并保证道:
“大哥回去之后,倘如带兵打我的话,我决不还击一弹,并以太原相让。从今以后,晋军吃什么、穿什么、用什么,大哥的军队也一样待遇,绝不歧视。”
见阎锡山这么有诚意,冯玉祥也顺坡下驴,在表达了对阎锡山的信任后,冯玉祥提出,自己回去主持大局可以,可是无粮不聚兵,你阎老弟最好也表示一下,不然无法安抚部下。
一向抠门的阎锡山第一次下了血本,拨给冯玉祥大洋50万,200挺手提花筒机关枪,面粉两千袋,才算是把冯玉祥这尊大神送走。
其实,这一切都是冯玉祥所设的反间计,他根本就没有和蒋介石联合起来反对阎锡山的想法,之前所做的一切都是在骗阎锡山。
原来,就在冯玉祥被阎锡山软禁的时候,冯玉祥的铁杆干将鹿钟麟曾经到太原见过冯玉祥,冯玉祥用米汤水在一本《三国演义》中下达了四道命令:
其一、整合西北军,随时准备东进。
其二、招抚韩复榘、石友三等西北军叛将,以增强兵力。
其三、联络蒋介石,做出一副要联合蒋介石的假象,并且还要把这个消息让阎锡山知道。
其四、公开通电阎锡山,要求他马上释放冯玉祥。
果然,阎锡山上当了,在鹿钟麟和蒋介石之间半真半假的电报中,阎锡山认为西北军已经群龙无首,要是再不把冯玉祥放回去,西北军可就真的投靠了蒋介石了。到那时,自己想要成为国家最高元首的希望就将成为泡影。因此,才出现了本文开头阎锡山声泪俱下的一幕。
阎锡山 图片来自网络
联阎讨蒋,冯玉祥孤注一掷,26万兵马齐上阵,攻时不顾家

对于冯玉祥要联阎讨蒋,西北军将领们其实是不太同意的。
要论倒戈,很多人都认为冯玉祥这种事干得最多,其实阎锡山也没少干。只不过冯玉祥的倒戈总是干得轰轰烈烈,而阎锡山的倒戈却做得轰烈不足,阴损有余,西北军被阎锡山连坑几次,将领们普遍对其很反感。
西北军头号大将鹿钟麟认为,以西北军此时的战略来看,最应该联合的是蒋介石,然后兵发山西,占据山西后,西北军就可以把山西和西北各省连成一片,进可攻,退可守,立于不败之地。而且,自己刚刚才奉冯玉祥之命与蒋介石联络上,现在就马上变卦,在情理上无法做人。
而且最重要的是,与阎锡山联合,即便获胜,要想打过长江,占据江南之地,那也是不太可能的事情。到那时,冯阎两军还是会发生矛盾。既然早晚会发生矛盾,那还不如早点把这个脓包给捅破了,省的日后麻烦。
可冯玉祥却是另一套逻辑。他认为蒋介石才是心腹之患,至于阎锡山,待到打败蒋介石后,回头再收拾阎锡山,那就是分分钟的事。而且冯玉祥还认为,此时无论是在政治上还是军事上,冯阎联军都占据优势,政治上有汪精卫和西山会议派那些元老们在摇旗呐喊,军事上不仅有自己和阎锡山的50余万大军,在南方还有李宗仁在遥相呼应,这可是好不容易才创造出来的大好局面。所谓是机不可失失不再来,错过了这个村可就没这个店了。
大战还未开始,冯玉祥和阎锡山二人就在互相算计,由此可见,中原大战的结局其实早已经定了。
见老大发了话,西北军的各路军头们也只得乖乖听命。
那么,西北军数十位军头难道就没有一人提出反对意见?还真有。
除了鹿钟麟提出过反对意见外,当时驻守甘肃的孙连仲就苦劝冯玉祥先把西北完全控制起来之后再发兵。这么做的好处在于一旦失利,西北军仍可退到西北有个安身之地,可却遭到了冯玉祥的严词拒绝,在冯玉祥看来,此次联阎讨蒋只能是有进无退,即“胜则到江南组建政府,败则不惜同归于尽”。很有一副破釜沉舟的架势。
正是在这种指导思想下,冯玉祥尽点西北军各部26万余人马杀奔前线。见冯玉祥这么卖力,阎锡山也只得把全副家当拿出来。大战一触即发。
1930年4月1日,阎锡山在北平就任中华民国陆海空军总司令,冯玉祥和李宗仁分别担任副总司令。
见大战已经无法避免,蒋介石也在盘算着自己的胜算究竟有几分。
在他看来,冯阎联军别看在地图上来势汹汹,其实根本没有那么厉害。
南方的李宗仁虽然口号喊得很响,但是实力很弱。虽然新桂系想要联合粤系的陈济棠一同反对自己,但陈济棠早就被自己送去的大量武器装备给收买了;汪精卫虽然有一定的政治影响力,但手下无兵,单靠骂人难道还能把自己骂死?至于西山会议派那些元老们,更是不值一提,只要是自己在战场上占据上风,他们就会立刻转向改骂冯玉祥和阎锡山了,也不足为虑。
难办的是冯玉祥和阎锡山这50余万兵马,可这也不是无懈可击。尤其是冯玉祥的西北军,看起来兵多将广,但其实里面汇聚了大量的反复无常之徒。只要是自己的军队顶住了冯阎联军最初的攻势,然后再分化瓦解,定可把联军击败。这正是:收容越广,团结越弛,必以小团体的利害为利害,根本不会顾及大局。
图片来自网络
事实证明,蒋介石的判断是对的。
先是韩复榘拒绝了冯玉祥要他回归的邀请,理由是他刚归附了蒋介石,不能朝秦暮楚;后是晋军的刘春荣部出工不出力,所部两万余人不仅不能独当一面,反而还得让晋军拨出一部人马来提防他们反水。至于那反复无常的石友三这次表现得不错,没有反水。这倒不是石友三良心发现,而是他和韩复榘早就串通好了,鸡蛋不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既然韩复榘投蒋,那石友三就只能投冯玉祥或阎锡山,这样不至于一损俱损,缓急时刻大家都有个照应。
反观蒋介石阵营,除了嫡系的中央军之外,也是杂牌军一大堆。可蒋军阵营却有着冯阎联军没有的优势,一是舍得花钱收买,二是有何成浚这位黑白通吃的大佬在后安抚,这些杂牌军打得还不错。
可即使是这样,在中原大战爆发之初,蒋军还是很吃了一些亏。连蒋介石亲赴归德(商丘)前线视察的时候,都差点被冯玉祥部骑兵郑大章部俘虏。
就在蒋冯阎三方打得不可开交,谁也不能在短时间内击败对方的时候,雄踞东北的张学良此时的重要性就显现出来了。
东北军入关并非受到蒋介石高官厚禄的收买,而是张学良的因利乘便之策

中原大战爆发后,张学良就面临着3个选择。一是拥蒋、二是反蒋,三是中立。
要论张学良的本意,蒋冯阎三人他一个都不想帮。先不说冯阎二人的反复无常,就连号称正统革命领袖的蒋介石,张学良也没有丝毫好感。
在他看来,自己在1929年7月与苏俄发生的中东路事件中,蒋介石那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手段就已经暴露出蒋介石的本性。在事件爆发之初,蒋介石在背后一力撺掇张学良动手,并信誓旦旦表示,一旦东北军遇到战局不利的局面,他肯定会大力支持:
竭东南之兵力、财力供给我东北军。支持全面收回,必要时可和苏联绝交。
可事到临头,东北军损失惨重,蒋介石又大骂张学良:
无经验和胆识,不能坚持到底。
并裁定东北代表所签署条件严重超越职权,要从严议处。因此,张学良对蒋介石极度戒备,深怕再次上蒋介石的当。
可张学良想要不理睬关内的事情,蒋冯阎三人又岂能放过他?大量的说客纷至沓来,要游说张学良投向自己一方。
冯玉祥和阎锡山认为,此时在军事上他们占据上风,对于拉拢张学良并不是太在意,即便不能拉张学良加入己方,只要是张学良能够保持中立就可以了。这一点从阎锡山派去的说客薛笃弼、贾景德的活动经费就能看出来。薛笃弼是冯玉祥的手下,阎锡山不好意思给得太少,就给了1000大洋,而贾景德是他的秘书长,是自己人,仅给了500大洋,这和蒋介石的代表吴铁城动辄几十万的抛洒大洋相比,简直是少得可怜。
图片来自网络
和冯玉祥与阎锡山对拉拢张学良不太在意相比,蒋介石从一开始就对张学良势在必得。
在他看来,钱算什么?
即便吴铁城在沈阳以50元一支的价格购买枪支五万条(日本枪支25元一条),蒋介石也没有二话。这个价格虽然超高,但和中原大战期间每天消耗的军费相比又算得了什么?
和战胜冯阎联军相比,官又算什么?
蒋介石先是派张群赴沈阳授予张学良中华民国陆海空军副总司令的委任状和印信,又把平津和河北的大权让给了东北军,最后,甚至把黄河以北的所有军政大权全部交给了张学良。而冯玉祥和阎锡山呢?仅给了张学良一个空头的副总司令的头衔,其他啥都没有。
蒋介石想得很清楚,如果自己战败,到时啥都没有了,更不要说黄河以北的地盘了。既然如此,为何不把这些利益都给张学良呢?反正这些东西也不是自己的,就当作开了一张空头支票吧!
那么,张学良在蒋介石官位、权势和金钱的连番轰炸下迷失了吗?
这可就太低估张学良的智慧了。
中原大战爆发时,张学良是无论如何也不会参战的。
三方开战之初,战力未损,此时参加就是替他人做嫁衣裳。即便获得了一些利益,那也是用东北军的血肉换来的,不划算。可张学良也很头疼,蒋介石已经拿出了最大的利益,把能给张学良的都给了,要是一点也不表态,恐怕也说不过去。为此,张学良表示,只要是蒋介石拿下了济南,自己就会出兵。
在中原大战期间,济南之战确实是个转折点。
本来,济南已经被晋军大将傅作义拿下,可阎锡山在此时却犯了一个大错误,那就是他听信了张荫梧的谗言,临战换将,用张荫梧替换掉了傅作义,最终造成晋军大败,丢掉了济南。
济南被蒋军占领后,中原大战的局势大变,平汉、陇海、津浦三条战线的主动权已经开始向蒋介石倾斜,战局已经开始由相持阶段向蒋军发起反攻的趋势转变。为此,张学良认为,如果等到蒋介石反攻成功后再参战,不仅获利较小,价值不大,而且还会遭到蒋介石忌恨。为此,在1930年9月10日,张学良召开东北军高层会议,决定出关参战。
从表面上看,东北军出关是受到了蒋介石高官厚禄的收买,其实这都是严重低估了张学良的智慧,这都是在他衡量了局势之后因势利导,因利乘便之策。
东北军虽然出关,但张学良对蒋介石的戒心仍然未能解除。他首先派出了自己的两员得力大将于学忠和王树常分别率领东北军第1军和第2军出关,并在出兵前授予密计一道,那就是不放一枪,以和平收编为主。
在张学良看来,即便冯玉祥和阎锡山战败,那也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自己又何必为了蒋介石和这两人打生打死呢?所谓是留一线好相见是也。
图片来自网络
冯玉祥败时不守家,最后输了个精光

冯玉祥和阎锡山得到张学良出兵的消息后,反应不一。
阎锡山认为,大势已去,与其拼死与东北军一战再失败,还不如尽早和东北军达成共识,体面收场。
而冯玉祥则认为,东北军虽然出兵,但自己主力尚存,仍有和东北军一战的实力。因此,冯玉祥下令缩短平汉线和陇海线的战线,集中兵力要与东北军一战。在他看来,只要是阎锡山不放弃,大事仍有可为。
那么,冯玉祥此时就没有一点收兵防守后路的安排吗?
有倒是有,不过,兵力过于稀薄。就在冯玉祥收缩战线,集结兵力准备在平汉、陇海二线与东北军决战之时,他命令宋哲元率领两个师退守洛阳,准备把守退路。可由于兵力太少,宋哲元根本就守不住。蒋介石派来的大军分路挺进,截断了洛阳、潼关开封和郑州之间的交通联系,杨虎城部已经进占洛阳的龙门,使西北军退往西北的通路彻底不通,只能向豫北地区集中。
如果在此时,冯玉祥能够和阎锡山同舟共济也就罢了。可是,一来阎锡山早就无心恋战,二来在退往西北的道路不通之后,冯玉祥密令自己的总参谋长刘骥:
晋南富庶之区,粮饷不缺,陇海路撤下来的军队应兼程开入晋南。
可不巧的是,冯玉祥的这封密电又被阎锡山给截获了。
得到密电后,阎锡山是又惊又怒,冯玉祥这不是要来抢我的地盘吗?一面高呼要和蒋介石死战到底,一面又来抢自己盟友的地盘,简直是不当人子。
好在阎锡山还是有一些城府的,他并没有当面指出冯玉祥的用心,而是反对继续与蒋介石作战。见阎锡山打了退堂鼓,冯玉祥也无可奈何。
就在冯玉祥和阎锡山在战和的问题上纠结的时候,西北军已经乱了套。那些本就首鼠两端的各路军头们纷纷开始找下家。先是庞炳勋和孙殿英两部不听指挥,各自行事去了;后是石友三通电拥护张学良,又在韩复榘的帮助下重新获得了蒋介石的任用;邓宝珊虽然拥护冯玉祥,可却被由河南民军编成的第8 方面军将领软禁;冯玉祥留在后方的唯一一支部队刘郁芬部由于和回防的宋哲元互相猜忌,也做鸟兽散。宋哲元逃到了山西,刘郁芬被杨虎城缴械,潼关失守。自此之后,西北军后方基地全部丧失。
1930年11月4日,冯玉祥和阎锡山联电下野。
和阎锡山战败后实力尚存不同,此时的冯玉祥已经丢掉了所有的地盘和军队,异常狼狈。他先是躲藏在太原,后又被迫离开,可又无处可去,只得再次秘密潜回山西。
中原大战冯玉祥之所以会败得这么惨,除了在指挥上的失误和东北军入关参战这两个原因之外,最关键之处有二:
其一、冯玉祥在后方没有完全稳固的情况下就把所有的兵力全部压上了第一线,看似破釜沉舟,其实是孤注一掷。这是攻时不顾家。
其二、东北军入关后,冯阎联军败局已定。冯玉祥就应该在第一时间把主力抽调回洛阳、潼关一线,保住西北军撤退的通道。可他却不认输,仍然幻想着击败东北军,因此仅派宋哲元率2个师去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最终造成后路被断绝。这是败时不守家。
在这场旷日持久的中原大战中,蒋介石无疑是获利最多者;张学良由于把握住了时机,因利乘便,也获得了极大的利益;阎锡山见机得早,及时抽身,虽然自己被逼离开了山西,但实力尚存,为他日后东山再起埋下了伏笔;只有冯玉祥,战败后“树倒猢狲散”,输了个精光。
图片来自网络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免责声明
1. 本论坛所提供的信息均来自网络,本网站只提供平台服务,所有账号发表的言论与本网站无关。
2. 其他单位或个人在使用、转载或引用本文时,必须事先获得该帖子作者和本人的同意。
3. 本帖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但并不代表本人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本网站将及时删除相关内容。
懒得打字嘛,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右侧内容,后台自定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